The bitter lessons behind a zero-sum game
In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apital markets, options trading is often packaged as a "small stake, big gain" secret to wealth, attracting countless retail investors to join in droves. Yet it is a zero-sum game—and most individual investors are destined to lose.
这是一场关于欲望与毁灭的游戏,买Call、买Put,一天翻100倍不是梦。这是许多初入期权市场者心中的幻想。尤其是末日期权,价格低廉、波动剧烈,仿佛只要押对方向,就能一夜暴富。这种强烈的多巴胺刺激,让无数“韭菜”蜂拥而至,也诱使一些自诩为“镰刀”的投资者试图通过卖出期权收割情绪红利。但现实往往是:买方期待奇迹发生,卖方期待灾难永不降临——而两者,都可能错得离谱。前者是在期望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发生,后者是在期望不太可能的事情永远不发生。当极端行情来袭,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,都有可能血本无归。
A君:Long Call狂魔的崩塌 2020年5月起,A君持续买入特斯拉看涨期权(Call),借助股价飙升和期权杠杆效应,几万美元的本金一度膨胀至400万美元。财富自由近在咫尺,但他并未收手。2021年初,他将全部身家投入法拉第未来的看涨期权,梦想复制奇迹。结果,法拉第未来股价从17美元暴跌至4美元,他的期权仓位几乎归零。一场春风得意的财富盛宴,最终化为泡影。
B君:卖期权的“稳赚”陷阱 与A君相反,B君信奉“时间是朋友”,长期卖出看跌期权赚取权利金。他曾靠卖出GSX(跟谁学)的Put期权大赚几百万港币。然而,当GME(游戏驿站)逼空风暴来临时,他故技重施,裸卖大量高价Call期权,以为高溢价就是“稳赚保险费”。可就在一夜之间,GME股价冲上483美元,而他卖出的Call行权价仅为135~200美元。这意味着他必须以市价买入股票,再以低价卖出,每股亏损超百美元,账户瞬间归零,甚至倒欠券商巨额资金。
这两个故事,正是期权市场最真实的写照:盈亏同源,风险不对称,一次失误,满盘皆输。你以为的操作,其实都是深渊,期权的基本操作看似简单:买Call、买Put、裸卖Call/Put、Covered Call、Cash Secured Put……本质上不过是“买入”或“卖出”两种选择。但无论站在哪一边,都可能面临爆亏乃至爆仓的风险。买方损失有限,但胜率极低,多数期权到期归零,如同购买彩票。卖方收益有限,却承担无限风险,一旦遭遇黑天鹅,后果不堪设想。更可怕的是,期权的复杂性远超普通投资者的认知。希腊字母(Delta、Gamma、Vega、Theta)、隐含波动率、时间衰减、行权机制……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,都可能导致策略失效。
这些都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真实悲剧,那些幻想通过期权实现财富自由生活的散户,往往忽略了市场的残酷法则——你赚的钱,来自别人的亏损;而你亏掉的钱,正进了别人口袋。在这个零和游戏中,信息、资金、工具全面占优的专业机构才是真正的赢家。散户既缺乏风控能力,又难逃情绪驱动,在这场不对等的博弈中,结局早已注定。
远离期权,敬畏市场,期权本身并非洪水猛兽,但它绝非普通投资者可以驾驭的工具。它更像是金融世界的“核武器”——威力巨大,一旦失控,伤人伤己。对于绝大多数散户而言,最好的策略,就是不要碰期权。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、严格的资金管理能力和极强的心理素质,请远离这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游戏。一时的疯狂可能带来短暂的辉煌,但一次错误,就足以让你彻底出局。投资的本质是保值与复利增长,而不是赌上一切去换取一个渺茫的奇迹。敬畏市场,方能长久生存。
Comments